新聞動態
2025年4月28日一場關于哪吒形象的千年流變與當代重生的講座于鵬展樓階梯教室二展開。本次講座由李軍教授主講,吸引了許多學生參與。?
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哪吒這一形象歷經數百年的演變,從明代神魔小說《封神演義》中的經典角色,到現代現象級國漫《哪吒》中的全新演繹,實現了從古典文學到現代影視文化的華麗轉身。李軍教授從四個方面講述了哪吒形象的變化與發展。?
李軍教授先從《封神演義》中的哪吒形象入手。哪吒是陳塘關守將李靖的第三子,由“靈珠子”投胎轉世而生,是闡教傳人,師從太乙真人。他因鬧海等行為與東海龍王等結仇,后因打死龍王三太子敖丙,又為了不連累父母而剔骨還父,最后太乙真人用蓮花荷葉使其復活,還傳授了他三頭八臂的神通。這體現了佛教“割肉還母”與儒家“孝道至上”的理念。?
李軍教授深入探討了哪吒形象的發展過程,并指出其繼承了佛教與道教的文化基因。在佛教中,哪吒是毗沙門天王的第三子, 其形象帶有濃厚的佛教色彩。 而在道教中, 哪吒被視為靈珠子轉世, 是道教體系中的重要角色。這種佛道融合的文化背景,使得哪吒形象更加豐富多元。
李軍教授指出明代是哪吒形象最終定型的時期。在陽明心學的影響下,社會思潮強調自我意識的覺醒,這與哪吒的叛逆形象相契合。同時,人們對英雄人物的崇拜和對奇幻故事的喜愛,促使哪吒形象在小說中不斷完善和豐富。?
哪吒形象一方面繼承了傳統的東方哲學內涵,另一方面也提體現了現代社會的家庭觀念。?在影片中,哪吒雖然被命運賦予了魔丸的身份,但他通過自我覺醒和努力,打破了命運的束縛, 展現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強大信念。
哪吒形象的演變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現代性轉化的一個縮影。通過對哪吒形象的研究,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傳統文化在當代社會的生命力和影響力,也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