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動態
鄂爾多斯,這座位于內蒙古自治區西南部的城市,下轄2個區、7個旗,廣袤的土地上,各旗縣正借助“三下鄉”活動,在文化、科技、衛生等領域全面發力,奏響鄉村振興的動人樂章。
為深入助力鄉村振興,引導青年學子扎根基層,我院特啟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號召同學們走進鄉村,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
其中一名組員的家鄉就在鄂爾多斯,經過商議我們就把這次活動目的地定為鄂爾多斯,進行一次暑期綠色環保實踐活動。
本次“三下鄉”旨在助力鄉村振興,讓學子在實踐中成長,用知識與技能服務基層,筑牢城鄉聯結紐帶。
1.環保下鄉志愿者清理村道垃圾,宣講垃圾分類,帶動村民共建干凈整潔的居住環境。.
2.科技下鄉小分隊深入田間,手把手教農戶智能灌溉技術,發放農技手冊,破解種植難題。
3.幫助社區老年人解答疑惑做分析調查報告。助力鄉村老年人知識拓展。
4.衛生下鄉醫療隊免費體檢,普及健康知識,為老人測血壓、開藥方,守護鄉村健康
為了更好的進行活動我們制定了詳細的活動內容
1.心理與技能準備
提前查了當地的民俗禁忌,比如打招呼的方式、飲食偏好,避免鬧誤會。還跟著學長學了基礎的溝通技巧,比如和老人聊天要放慢語速,問問題別太生硬。大家約定遇到突發情況不慌,先找帶隊老師,再一起想辦法。
2.記錄與分享安排
每人準備一個"實踐手賬",每天寫點見聞和感悟。宣傳組同學會帶著相機,我們也可以隨手拍些照片——村民的笑臉、田間的場景,回去后想做成PPT,給沒參加的同學講講鄉村的變化。
首先我們來到的是城川鎮
城川集市:2025年6月18日,鄂爾多斯市鄂托克前旗科協科普志愿服務隊在此開展了百嘎麗“逐夏夢”——送科技服務下鄉宣傳志愿活動,向農牧民普及科學知識,發放種養殖技術、病蟲害防治、環境保護等各類科普手冊、科普折頁以及實用的科普宣傳品。
城川鎮:2025年6月18日,鄂爾多斯市鄂托克前旗赴此地開展“傳承北疆文化,賦能鄉村振興”2025年全旗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集中示范活動?;顒永塾嬒虺谴ㄦ偩栀浉黝愴椖?、物資及資金1.64億元,發放宣傳資料5000余份,開展義診300余人次,解決技術難題50余項,惠及群眾超千人。
在三下鄉活動中,志愿者身著紅馬甲,俯身與鄉村老人交流,協助填寫調研問卷 。這一畫面,是青春力量深入鄉村、貼近民生的生動縮影。
三下鄉,旨在將知識、服務送下鄉,助力鄉村發展。此次調研,聚焦鄉村居民生活狀況、需求訴求,志愿者以耐心溝通,打破代際與認知壁壘。老人雖對問卷內容或許陌生,但在志愿者細致講解下,認真參與,讓調研數據更具溫度與真實性。
這不僅是信息采集,更是情感聯結。志愿者走出校園,觸摸鄉村真實脈絡,老人們借由問卷,
從田間地頭到街頭巷尾,三下鄉活動以調研為窗,匯聚青春動能,既為鄉村發展攢集一手資料,也讓青年在實踐中懂鄉村、知民生,讓 “下鄉” 不止于行,更沉淀為成長養分,推動鄉村與青春雙向奔赴,共繪振興新篇 。
投身“三下鄉”實踐,于鄉村土地躬行,我收獲滿溢。 活動中,我參與鄉村環境整治,手握鋤頭除草清雜。直面叢生雜草,深知這是改善鄉村風貌的基礎功課。每一下鋤頭揮動,都是與土地的對話,除草時,我留意到作物生長狀態,也體會到農事艱辛——看似簡單的除草,需把控力度、辨別草與苗,更要耐住性子。這讓我懂得,鄉村發展的每一步,都飽含勞動者的踏實付出。
與村民交流,聽他們講土地故事、生活期盼,我明白“三下鄉”不止是做實事,更是搭起溝通橋梁,把青春熱忱融入鄉土需求。我們用行動為鄉村添一抹整潔,村民以質樸反饋給予我們認可,這份雙向奔赴,讓青春價值在鄉土間落地生根。
“三下鄉”是課堂延伸,讓我走出書本,觸摸鄉村真實肌理。它教會我:青春力量,可化作除草的鋤頭、溝通的真心,去守護鄉土、助力振興。未來,我愿帶著這份鄉土給予的成長,持續奔赴鄉村需要處,讓青春在耕耘中愈發鮮亮 。
最后此次“三下鄉”不僅為鄉村帶去了實際幫助,更讓團隊成員收獲了深刻成長。我們走出校園,真切體會到鄉村發展的脈動,理解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意義,也錘煉了溝通協調、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未來,我們將持續整理活動成果,推動調研數據轉化為可行建議,并以此次實踐為起點,繼續關注鄉村需求,讓青春在助力鄉村振興的道路上持續發光。在以后的學習中我們團隊就更好的服務于社會實踐,爭做新時代青年,號召學院響應!貢獻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