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新聞
有效溝通的邏輯
我校于2021年5月6日在崇德樓階梯教室三展開“有效溝通的邏輯”講座,主講人是來自北京師范大學顧林妮博士。顧博士目前在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從事醫療衛生政策、衛生管理、醫患關系、醫患溝通、人際溝通等方面的研究。
講座伊始,顧博士先介紹自己,然后謙虛的說自己只是來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專業知識,顧博士這樣親切的話語使講座的氣氛變得活躍起來。接著,顧博士開始講座內容的陳述。講座分為四項內容,分別是:醫患關系歷史演變、醫患關系概念、醫患關系建立橋梁――溝通以及如何溝通。
顧教授將醫患關系歷史演變分為古代,近代和現代。顧教授介紹到:“西周至明末清初的行醫觀念是醫乃仁術,懸壺濟世。而古代的行醫都是醫生上門服務,用草藥醫治,醫患關系比較穩定。到了近代也就是清末至1949年前,醫患關系開始不穩定,有了中西醫之間的爭執。而現代也分為兩個階段:80年代前后,在80年代前,醫療保障基本是城市公費醫療和農村合作醫療,發展方針以預防為主,團結中西醫,所以醫患關系也比較穩定。而80年代后期,發展方針變成了自費,為了發展經濟,醫患之間的矛盾也逐步上升。
介紹完醫患關系之后,顧教授接著介紹醫患關系是什么,顧教授先舉了幾個例子:“就拿《黃帝內經》里的那句:‘醫患相得,其病乃至’來說,它的意思就是說和諧的醫患關系可以有效醫治疾病。這也就是說歸根結底醫患關系也是人際關系中的一種。它是醫務人員以保障和促進患者健康為目的而和患者及其家屬建立的一種特殊人際關系。
那知道了醫患關系,那該怎樣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呢?那就需要建立的橋梁――溝通。溝通是發訊者通過一種渠道,將要交流的話進行編碼給收訊者。那編碼就成為了如何溝通的關鍵。影響編碼的有三個關鍵因素:技巧、態度和信息。這里顧教授舉了孩子考試的例子來幫助我們理解。
最后,顧博士介紹了如何提高人際交往成功的效率,共識,并介紹到溝通還有關鍵在于認知。此次講座不僅讓我們學到了如何溝通以及醫患關系,同時也讓我們領略到高知識層次魅力。講座在顧博士的結束語中完美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