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4日中午,內蒙古師范大學鴻德學院院長周玉樹、黨委書記盧鳳龍、院長助理周偉,帶領部分職能部門教職工和工程管理系師生在學院西區新建的1、2、3號樓周圍開展挖樹坑勞動。“學院西區新建樓宇周圍尚未綠化,根據學院規劃,西區要種近400棵樹,在土壤尚未封凍之前挖好樹坑,明年一開春好植樹。”總務處處長焦建偉說。
在這次勞動中,周玉樹院長身體力行,拿著鐵鍬與同學們一起挖樹坑。他邊干活邊與同學們聊天:“校園是我們共同學習和生活的地方,大家一起參與到校園建設當中,可以培養對學校的感情,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這次挖樹坑不只是勞動,更是一種教育,有利于提高同學們的勞動意識和培養同學們的勞動習慣……”
近年來,受到家庭、學校、社會和傳統文化的一些消極影響,出現了勞動教育在學校內開始弱化、在家庭中開始軟化、在社會上開始淡化的現象,致使部分大學生出現了勞動觀念不夠端正、勞動意識比較淡薄、勞動素養比較缺乏、勞動情懷比較缺失等問題。很多教師和家長嘆息到:“現在的孩子不愛勞動,也不會勞動,更不會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
作為一所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使命的高校,內蒙古師范大學鴻德學院早在2016年就將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并以1學分的分值增加了其在教育教學中的份量。今年已是鴻德學院實施勞動教育的第4個年頭了。
就鴻德學院開展勞動教育有何意義,記者采訪了學生處處長任鳳桃。學生處處長任鳳桃講到,鴻德學院的勞動教育是緊緊圍繞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來開展的,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各級各類學校都要把勞動教育列入教學計劃,逐步做到制度化、系列化”的要求,鴻德學院于2016年率先在自治區高校中實施了勞動教育。任鳳桃處長說:“我院現有7個系,每一個系都有勞動責任區,包含學院廣場、田徑場、林蔭小路、籃球場等等,衛生都是由同學們自己來維護。大一剛入校的部分新生對勞動教育有抵觸情緒,但大部分學生還是非常愿意加入到這個教育中來的。我們的勞動教育培養了大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集體主義觀念,有利于提升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更重要的是使青年學生養成熱愛勞動的習慣,自覺維護校園乃至社會的環境。”
看完學生處任處長的解答,再讓我們了解一下同學們的看法:
“學校開展的勞動教育培養了我們吃苦耐勞的精神,使我們養成了勞動的好習慣,對我們的日常學習及生活有很大的幫助。”
“勞動教育幫助我們改掉了懶惰的陋習,豐富了我們的勞動經驗,使我們體會到了勞動的不易,更加尊重勞動人民及我們自己的勞動成果。”
“學校開展的勞動教育不是單純讓我們干體力活,而是要通過勞動,培養同學們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使我們認識到了勞動是一件光榮的事情。”
“這不僅僅是一項體力勞動,更是為我們的精神進行了一場勞動教育,這使我們在日后的學習和工作生活中更加堅信一份耕耘,一份收獲的道理。”
學院在勞動教育方面進行了哪些探索呢?請聽學生處勞動管理科科長王琨怎么說。
新生入學后上好勞動教育第一課,樹立正確的勞動觀是學生熱愛勞動的基石和前提。鴻德學院在開展勞動教育過程中,不斷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勞動觀念。新生入學后,學院要求各系進行全面的勞動觀教育和培養,并通過后期的勞動實踐,讓學生不斷去感知、去體會、去提升勞動意識,促使其樹立科學的勞動觀念,端正勞動態度,并積極投身到勞動實踐當中。為此,我院有以下幾項措施:
建立檢查考評制度。鴻德學院制定了《勞動教育實施辦法(試行)》,結合日常責任區的檢查,對勞動教育評分細則進行了合理的補充和完善,為勞動教育檢查考評工作的開展提供了較為全面的制度保障。除此之外,勞動管理科還建立了師生兩級的微信群,把檢查中發現的突出問題及時反饋給各系,使問題得到及時的處理和解決,同時也增進了各系與勞動管理科在學生勞動教育工作中的協同性。
開展集體性勞動實踐教育活動。勞動管理科組織各系開展集體性勞動教育實踐活動。例如:校內綠化季節組織師生開挖樹坑、種植樹木、清理雜草落葉等。集體性勞動教育實踐活動,為各項活動的開展創造了干凈整潔的衛生環境,營造了美好的校園環境。
樹立勞動榜樣。勞動教育科通過校內新聞媒體定期開設勞動教育專欄的形式,以典型事例和觀點樹立勞動教育表現突出的好榜樣,引導青年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涵養深厚的勞動情懷,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我們在此號召,愛護校園環境。勞動教育是最好的生活教育,目的是讓我們有創造幸福生活的能力。美麗的校園離不開同學們的辛苦付出,干凈整潔的校園,處處體現著同學們的勞動價值。希望我們攜手將勞動教育開展好,共建美好校園。
記者:徐丹 吳紅旭
編輯:史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