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助力新入職教職工快速適應新角色、融入新環境, 盡快適應工作崗位需求, 7月10日至12日,內蒙古鴻德文理學院舉辦2025年新入職教職工崗前培訓。
7月12日上午,學院舉行2025年新入職教職工崗前培訓結班儀式,學院院長周玉樹出席并講話。他結合 “大樹、 大樓、 大師、大學問”,深刻闡述了大學的內涵與使命。周玉樹院長表示,“大樹”不僅僅代表學院要有優美的園林環境,更要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優良的校風學風,而這些都是在學院在長期發展中逐步積累形成的,是滋養師生成長的精神土壤。“ 大樓 ” 則意味著學院要具備完善的教學科研設施。作為大學開展教育教學與科研活動的基礎支撐,這些硬件條件與優美的校園環境相輔相成,共同為師生創造著良好的治學與育人氛圍, 助力各項學術與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 大師 ”不僅指學術造詣深厚的學者, 更包括那些師德高尚、 潛心育人的教師。“大學問”則要求大學應致力于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產出具有深遠影響的學術成果。
周玉樹院長結合自己《 哈拉帕和摩亨佐達羅古代印章文字符號研究——印度河流域文字考源 》的學術經歷, 生動闡釋了 “ 大學問” 的深層意義。他強調,“大學問” 的價值,在于這種對未知領域的執著探索——它不僅是為了填補學術空白, 更在于通過對具體問題的深耕, 揭示文明演進的深層邏輯, 為人類理解自身歷史提供新的視角。 這種從細微符號到宏大文明敘事的跨越, 正是 “ 大學問” 所追求的格局與深度。
周玉樹院長希望新入職的教職工,要做好清晰的職業規劃,錨定明確的發展目標,將個人職業生涯的奮斗方向與學院的發展需求緊密融合。同時鼓勵大家要勇于擔當使命、銳意開拓創新,以積極姿態投身學院的各項建設事業,為學院的蓬勃發展注入新鮮活力、貢獻新生力量。
本次新入職教職工崗前培訓以集中培訓、個人自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課程涵蓋了理想信念、師德師風、專業素養等模塊,通過系統培訓旨在幫助新教職工扣好在鴻德教學生涯的“第一粒扣子”。
培訓掠影
7月10日上午,學院在崇德樓8樓會議室舉行2025年新入職教職工崗前培訓開班儀式,學院黨委書記盧鳳龍出席并講話。 儀式上,他對全體新入職教職工表示熱烈歡迎,并詳細介紹了學院辦學歷史與發展沿革。他強調, 踏上新崗位, 意味著肩負新責任、 迎接新挑戰;站在新起點,承載著新希望、蘊藏新機遇;他勉勵新進教職工珍視此次培訓,深入學習、主動思考、廣泛交流,確保將培訓成果扎實運用到后續工作實踐中。
教務處處長郝敏講教學管理制度及課堂規范。
學生工作處處長許艷軍講學生管理制度。
組織人事處處長馬躍春講師德師風規范、教師職業規劃和學院人事管理制度。
科技與合作交流處處長王佳麗講高校教師科研能力培養與提升。
辦公室副主任、宣傳部副部長盛興講高校教師如何提升網絡輿情應對能力。
安全處處長齊向陽講校園安全管理規定。
教育系教師邵毅帶領新入職教職工了解校歌的創作背景,并帶領大家學唱校歌。
巖畫研究所教師趙鐵帶領新入職教職工參觀史前書院,讓大家了解學院最新科研成果。
公共教學部教師馬明亮帶領新入職教職工參觀校史館,讓大家切身感受鴻德的發展歷程。
工程管理系教師李雅琪和藝術設計系教師祁文強給新入職教職工分享輔導員工作經驗。
本次培訓內容充實、規劃科學且精準契合新教職工的實際需求。通過培訓,新教職工不僅系統掌握了學院的各項制度規范與工作流程, 更在專業能力提升、 師德修養錘煉及科研水平提升等方面形成了深刻認知, 為新入職教職工后續投身教育教學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相信他們將以此為契機,迅速適應環境,在各自崗位貢獻力量,助力學院發展與教育事業的進步,共同開啟學院發展的新階段。
編輯:楊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