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加強新時代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進一步激發全院教職工干事創業的熱情與動力,學院每年都會開展“十佳教師”“十佳管理之星”及“先進工作者”評選活動。
2025年9月10日是我國第41個教師節。當天,學院舉行了慶祝教師節表彰活動。【內蒙古鴻德文理學院舉行慶祝第41個教師節系列活動】
我們向深耕育人沃土的先進教師致以誠摯的敬意,為了發揮榜樣典型的示范作用,學院現對受表彰教職工的先進事跡進行報道。學院微信公眾號將陸續推出受表彰教職工的事跡介紹,敬請關注。
【內蒙古鴻德文理學院2025年度受表彰教師先進事跡(一)】
【內蒙古鴻德文理學院2025年度受表彰教師先進事跡(二)】
寧強(十佳管理之星)
“做學生從課堂到職場的‘擺渡人’,
護航學生職業生涯‘最后一公里’”
寧強,男,現任內蒙古鴻德文理學院招生就業處就業科副科長。
在日常工作中,相較于傳統意義上的“教師”角色,我更像是一座致力于銜接“學業”與“職業道路”的橋梁構建者,是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同行伙伴與服務者。我的工作場域,不局限于教室之內,還拓展至招聘會現場、政策咨詢室、企業的洽談桌旁,以及每一位對未來滿懷憧憬卻又感到迷茫的學生的成長之途。
我始終緊扣“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專注于以更精準、更高效且更具人文關懷的方式,助力學院學生實現更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
田寶龍(十佳管理之星)
“把運維做扎實,為教學保駕護航”
田寶龍,男,中共黨員,現任內蒙古鴻德文理學院教務處計算機網絡中心科員。
在教務處計算機網絡中心的工作崗位上,我始終將自己定位為全校師生教學、科研及管理活動的 “幕后保障者”。我的核心目標不僅是讓學院的網絡環境更加穩定、安全,讓師生在使用網絡時更加舒心順暢,還致力于保障各類教學設備的平穩運行。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在日常工作中腳踏實地、精益求精,時刻保持積極主動的思考,以實際行動在提升網絡服務質量、優化管理流程以及應對關鍵挑戰等多個維度持續發力,力求在這平凡的崗位上創造出不平凡的價值。
未來,我將繼續以飽滿的熱情和高度的責任感,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和服務水平。一方面持續深耕網絡建設,另一方面積極探索教學設備智能化運維新模式,推動設備管理與教學場景深度融合,為學校的網絡建設、教學設備高效運轉和教學數字化發展貢獻更多的力量。
鐘道(十佳管理之星)
“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
鐘道,女,中共黨員,現任內蒙古鴻德文理學院塔利校區生活管理科副科長。自2021年6月任職以來,始終以"做有溫度的管理者,當有情懷的教育者"為職業信條,深耕學生生活管理領域。
這期間主持完成省級、院級課題各1項,獲國家軟件著作權1項,推動科研成果在宿舍樓宇間落地生根,為傳統管理模式注入智慧活力。“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作為基層教育工作者,我始終秉持“管理即教育”的工作理念。工作中深入學生生活,傾聽青春脈動,用規范管理筑牢安全防線,用暖心關懷營造家園溫情。學生們的笑臉,是我最溫暖的慰藉;宿舍區的和諧,是我最亮眼的答卷。
展望未來,讓管理有溫度,讓服務有深度,讓教育有情懷,這是我永恒的追求。我愿繼續做學生成長路上的守護者,以微光引路,與青春同行,為學院發展貢獻力量。
杜欣(十佳管理之星)
“以管理促發展,以匠心育新人”
杜欣,女,中共黨員,現任內蒙古鴻德文理學院人文系新聞專業教師、人文系工會主席兼系內人事聯絡員,同時擔任2024級新聞專業班主任。
在學院發展進程中,我始終將“管理賦能教育” 的理念貫穿工作全程。教學管理上,我承擔本專業多門核心課程教學,創新“案例+實踐+思政”教學模式,將指導“指尖馬新觀”公眾號實踐經驗融入課堂,獲學院“第二屆課程思政教學比賽初賽一等獎”;班級管理中,我堅持 “以生為本”,通過學風建設、心理疏導、就業幫扶等舉措,助力學生全面發展,獲評 “優秀指導員”、“就業工作先進個人”;行政管理方面,自任職工會主席與人事聯絡員以來,我嚴謹落實教師考勤、日常通知等人事工作,精心策劃歷年人文系年會節目、踏青及團建活動,精準發放節日福利,以高效服務凝聚教職工力量,保障系部工作有序運轉;科研管理上,我以“科研反哺教學” 為目標,參與多項省市級和院級課題研究,主持院級重點課題、獨立發表多篇學術論文,將新聞傳播學術會議論壇所學轉化為教學資源,實現科研與教學的雙向賦能。
未來,我將繼續以“多崗協同、精益求精”為工作準則,在教育教學與管理崗位上深耕不輟,以實際行動踐行育人使命與管理職責。
邵毅(十佳管理之星)
“以生為本,啟智潤心,因材施教,共促成長”
邵毅,副教授,博士畢業于韓國國立全南大學,現任韓國亞洲音樂研究學會理事、呼和浩特青年合唱聯盟藝術指導、教育系藝術教育教研室主任;學院大學生藝術團“鴻韻”合唱團指導教師和指揮,教育系愛之聲合唱團指揮。
曾獲內蒙古民辦教育協會“優秀教師”,內蒙古師范大學“優秀共產黨員”,學院“十佳管理之星”。指導學生藝術作品獲自治區級比賽二等獎1次、三等獎2次;市級比賽二等獎1次,學院合唱比賽一等獎2次;指導學生獲自治區級課外科技作品“挑戰杯”二等獎3次、三等獎15次;科研方面主持、參與課題共10項,其中5項省級課題;出版教材共4部,并在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14篇;學術會議收錄3篇。
在今后的工作中繼續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深耕專業知識,完善團隊協作,提升教育管理的效率與凝聚力。增強自身學術競爭力與行業影響力。
組織人事處
編輯:郭曉丫